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
我对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一半充满信心。近段时间,中国政府、企业的负债确实有所增加,但与很多欧美国家相比是少的,且并未出现很大风险
我国还与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委会机制,定期轮流举办联委会会议。希望加强减灾防灾、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通过新的技术监测海岸带变化情况。携手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我国和东盟各国的共同利益,下一步将开展更多的务实合作。应加强政策对话,构建海洋生态伙伴关系,强化海洋科技合作,共同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建设便利、绿色、创新、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元,同比增长8.6%。
从六大领域推进国际海洋合作有关官员和专家认为,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上合作,有助于各国通过稳定资源流动,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形成互利互补型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我国在去年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发展改革部门要重点管好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执行。
同步下移监管重心,落实地方监管责任。对现阶段仍需核准的项目,明确中央部门和地方责任。一是要同步下放前置审批权限。下放的核准事项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划进行核准,并落实各负其责、依法监管的要求,建立完善纵横联动协管机制。
一是将钢铁、有色、水泥、化肥、造船设施项目以及城市供水等城建项目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三是落实各负其责、依法监管要求。
同时,要加快建设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后续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二是抓紧项目核准制度改革,精简审批、规范中介、并联办理。此次修订目录是在2013年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基础上,再一次作出修订,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的重要体现,对于更好实现企业自主投资、更好释放社会投资潜力、更好发挥投资对促进发展的关键作用,为各类投资主体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修订目录,遵循了以下主要原则:一是进一步缩减核准范围。
为落实好国务院通知要求,在取消下放核准事项的同时,要坚持放管并重,加强后续监管。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涉及到的前置审批事项,原则上都要与核准权限同步下放。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和监督1-10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5.4%。
日本、美国对华投资36.9亿美元和23.2亿美元,同比下降42.9%和23.8%。按美元计,前10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58.8亿美元,同比下降1.2%(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
2014年1-10月,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03.1亿美元,同比下降1.4%。按美元计,10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其中分销服务业、运输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为66.3亿美元、32.2亿美元。此外,欧盟28国对华投资5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9亿美元,同比下降9.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1.34%。1-10月,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香港、新加坡、台湾省、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门)合计投入903.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2%。东盟对华投资54.1亿美元,同比下降15.2%。10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92家,同比增长8.7%。
商务部今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前10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二是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
2014年1-10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239家,同比增长5.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07.2亿元人民币。
其中,韩国和英国对华投资分别为32.9亿美元和11.8亿美元,同比增幅较高,分别为26.4%和32.4%。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为48.8亿美元、33.9亿美元、24.0亿美元。
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1%。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5.2亿美元,同比下降15.1%,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3.91%。三是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6.2亿元人民币。
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3.6亿美元,同比增长9.5%。1-10月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一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
政府定价表面上好像是在保护消费者,但实际上,在多数领域,受到保护的并不一定是消费者的利益。这同时也是近年来政府不断进行价格改革探索的重点领域。
电、气、油等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资源环境价格领域应坚决放开价格,由市场决定。会议指出,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有利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破除垄断,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以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推动转方式、惠民生。
李克强总理同时表示,价格改革难度很大,但它有利于长远,是建立市场机制必须要闯的一道坎。价格改革一定是涨价或者降价吗?李克强总理强调,价格改革是为了切实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要打好这场攻坚战,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等都将成为未来加速改革的应有之义。然而,在价格改革这场攻坚战中,问题也仍然不少,一方面是当前的市场化进程需要推进更多领域的格改革,另一方面在某些已经进行的改革摸索中,存在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定价机制缺乏公开透明等现象又往往让百姓出现谈价格改革色变的涨价担忧。
应在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保障与物价上涨幅度挂钩的机制,不能让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体生活。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展现了政府在更大力度推进价格改革上的决心。
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就目前价格体制而言,居民们最关注的仍是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关系千家万户生活必需品的领域价格改革。
首先,应该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由于民生基础类产品缺乏消费弹性,其价格改革也往往成为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的有力抓手,譬如成品油价格的改革,就成功打破了过去僵化的价格机制,完全由市场定价,刚刚走出了八连降。